7月30日至31日,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暨观摩会在G0615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久马高速”)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以及全国各地交通领域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聚焦作为交通运输部“高原生态环保”科技示范工程的久马高速,在高原路域植被生态保护与恢复再造技术、高原湿地区域水环境保护技术与高原高速公路工程绿色建造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2025年7月30日,与会专家学者在久马高速K188三联生态护坡段、龙日坝互通(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久马高速公路JL6驻地办监理范围)、龙日坝段红原2号桥(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久马高速公路JL6驻地办监理范围)等点位进行实地观摩,深入了解项目高原生态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总体成效、生态保护理念指导选线设计等科技示范工程创建成果,并在7月31日的交流会上就高原生态环保科技示范工程创建经验进行研讨,共同见证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在平均海拔超3300米的雪域高原上,破解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难题,为高原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的绿色智慧建造样板。
久马高速项目形成了标准化的技术转化体系,建立了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规范;研发了28项专利及12项技术指南,诞生地方标准1项、省部级工法4项,实现环保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项目以“微创无痕、和谐共融”为生态环保建设理念,集中开展高原路域植被生态保护与恢复再造、湿地区域水环境保护与绿色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高原生态环保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和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推广高原环保筑路技术、加速绿色交通转化应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落地具有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通过实地观摩与深入交流,高度评价久马高速建设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对推广高原环保筑路技术、加速绿色交通转化应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和推动国家“双碳”目标落地的重大意义。久马高速科技示范工程的生动实践,不仅成功探索建设高原品质高速公路,更系统孵化出一整套可推广复制的高原生态环保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体系。该工程通过标准化技术转化,形成了涵盖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体系,有效保障工程顺利推进,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与技术水平,为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经济效益方面,其示范技术推广预计创造效益超过1.7亿元;社会效益上,有效激活了沿线文旅经济,促进了民生改善与文化宣贯;环境效益尤为显著,切实守护了生态敏感区,保护了植被多样性,防治了水体污染,成功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G0615线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高速公路项目
施工监理第JL6标段驻地办